“明明体检单一切正常,但AMH值,就那么悄悄掉到了1.5以下……”
有没有姐妹和我一样?过了30岁,每次刷到朋友晒娃,心里就咯噔一下。不是不想生,是那个“对的人”好像总是在加班…职业上升期、还没定下来的伴侣、一笔不小的开销——每一个理由,都让我们把“生育计划”一推再推。
等到某天忽然回过神来,一查卵巢功能,医生轻飘飘一句“卵子库存不太够了哦”,瞬间后背发凉。
停!先别慌!—— 你不是一个人在做这道“超纲题”
老实说,我第一次听到“冻卵”两个字,整个人是懵的。
焦虑吗?焦虑到连着失眠好几晚。但你知道吗?光是2023年,香港单一家生殖中心就为超过4000名女性进行了冻卵咨询—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!
也就是说,就在我们犹豫、纠结、自我怀疑的时候,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姐妹,悄悄把“生育主动权”,攥回了自己手里。
| 干货支招:香港冻卵,这几件事没人敢轻易告诉你 |
① 政策比你想的更友好,但“年龄”才是那道隐形的门槛
香港法律允许任何成年女性(是的,单身也可以!)进行卵子冷冻,不管你结婚与否。冻起来的卵子最长能存10年。需要用时,只要符合香港的助孕法规,就能启动后续流程。
我客户里有个叫阿May的姑娘,34岁做咨询时还说不急,结果37岁生日一过冲进诊所:“我现在还来得及吗?”
一查,AMH只剩0.9…最后促排两次才存到9颗卵。她后来跟我说:“那几年我到底是忙什么了啊?!如果能回到34岁…”
——时间,真的从不等人。
② 不是所有机构都一样!重点盯“实验室”和“胚胎师”
很多姐妹只比价格,但我必须说:
卵子解冻后的存活率、受精成功率,七成看实验室水平!
香港有些机构用的还是第二代冷冻技术(慢速冷冻),但现在主流早就是玻璃化冷冻了——这种技术冻存的卵子,复苏存活率能拉到90%以上(技术差的可能只剩60%)。
你怎么判断?
直接问:“你们用的是什么冷冻方法?胚胎师有几年经验?每年处理多少案例?”
如果对方回避,快跑!
③ 数据会说话,但故事不会骗人
- 35岁以下女性,平均取一次卵可以存12-15颗;
- 38岁以上,可能促排两次才拿到6-8颗;
- 40岁后…每取一颗都是艰难挑战。
我另一个客户小琪,32岁冻了16颗卵。今年37岁结婚想用了,复苏后成功受精5个胚胎,第一次移植就怀上了。
她当时跟我说:“Lina,那笔钱看似花得心疼,但现在回头看,是我人生中最值的一笔投资。”
——你不是在花钱,你是在买一份“未来的选择权”。
| 解答时间:我知道你肯定还在问这几件事 |
Q1:冻卵疼不疼?要请假多久?
促排针其实只有轻微胀痛,真没那么可怕!整个周期12-15天,建议预留3-5天假期(取卵前后),很多姐妹都是周末打针、周五取卵、周一上班。
Q2:选香港还是其他地方?
香港的优势是:法律透明、距离近、沟通方便,后续使用流程清晰。不像某些国家,政策一天一变。
Q3:复苏后用不上怎么办?
你可以选择捐赠、用于科研,或停止保存。机构会提前签协议,按你意愿处理。
| 费用参考表:清清楚楚比一比,心里有底才不慌 |
项目 | 香港私立生殖中心(约HKD) | 香港公立医院(符合条件者) | 境外部分地区(如泰国) |
---|---|---|---|
初期咨询及检查 | 8,000 - 12,000 | 部分补贴 | 约6,000 - 10,000 |
促排卵药物 | 15,000 - 30,000 | 需自费 | 10,000 - 25,000 |
取卵手术费 | 60,000 - 90,000 | 补贴后较低 | 40,000 - 70,000 |
卵子冷冻(首年) | 10,000 - 15,000 | 含在流程内 | 8,000 - 12,000 |
每年保存费 | 5,000 - 8,000/年 | 2,000 - 4,000/年 | 3,000 - 6,000/年 |
总计初次冻卵投入 | 约10万 - 15万 | 较低但排队久 | 约7万 - 12万 |
注:公立通常只对医疗原因(如化疗前)开放,且排队时间长;私立服务灵活、时间自主。
| 最后说一句真心话 |
亲爱的,数据是冷的,但人生是热的。
你不是一定要冻卵,但你一定要知道:自己还有这个选项。
别等到某一天,只能摇摇头说“早知道…”
如果拿不准,先做个咨询、查个AMH——不过是一通电话的事。
需要的话,也可以加微信 spreadhc,和我聊聊你的情况。